判断题

短视频的特点

不同于微电影和直播,短视频制作并没有像微电影一样具有特定的表达形式和团队配置要求,具有生产流程简单、制作门槛低、参与性强等特点,又比直播更具有传播价值,超短的制作周期和趣味化的内容对短视频制作团队的文案以及策划功底有着一定的挑战,优秀的短视频制作团队通常依托于成熟运营的自媒体或IP,除了高频稳定的内容输出外,也有强大的粉丝渠道;短视频的出现丰富了新媒体原生广告的形式。

正确答案: 正确
答案解析: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媒介融合有哪几种类型媒介融合的五种类型与模式1.所有权融合2.策略性融合3.结构性融合4.信息采集融合5.新闻表达融合

判断题 新闻伦理层面的虚假新闻是新闻工作者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判断题 采写一篇小型风貌通讯,并写出采写札记。(一)示例西安今冬御寒新景多北风呼啸,瑞雪飘飘。地处内陆的古城西安今冬格外寒冷,街头出现了一幅幅各具风情的市民御寒图。唐装小袄俏街头伴随着摄氏零下五度的低温,各色鲜艳精致的唐装小袄在古城的街头竞相亮相:对襟式、斜襟式、改良式……玲珑的盘花纽、繁复的嵌缝、镶边,极具中国古典风韵,为冬日冷寂的城市,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据了解,骤然升温的唐装热源自上海APEC会议。许多精明的商家嗅觉灵敏,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大批唐装小袄,一炮而红。据一位时装屋的老板透露,他每天最少也要卖出一百多件,利润相当丰厚。也有些兰心蕙质的女性自己设计,用纯棉唐装厚实的图案配以一袭长风衣,蕴藉着小院柴扉的聪慧,显得更有品位。取暖方式花样多多年来西安市民冬季取暖以烧煤为主,仅各式燃煤大锅炉便有数万台,每到冬季,烟囱林立,烟尘滚滚,污染严重。从今冬开始,西安市统一由热力公司集中供暖,市政府颁布“禁煤令”,许多市民自觉拆除了土暖气,享受起了集中供暖所带来的温馨、舒适和方便。在商场、超市,电暖器的生意也很火暴,据西安开元购物商城的领班介绍,今年电暖器的价位又有下调,红外线、陶瓷片、充油式,品种繁多,最低仅售人民币一百元左右,所以很受市民的青睐,每天都能销出百十多台。御寒图中有“另类”天寒地冻,雨雪霏霏,一片肃杀颓败的冬日里,却见西安的许多街道、广场上姹紫嫣红,花木开得正艳。据悉这是西安市绿化部门首次引进的耐寒观赏花卉。据西安市文物园林局的一位官员透露,这种耐寒观赏花卉,能耐摄氏零下五度的严寒,花色多姿多彩,主要品种学名为羽衣甘蓝,计划将在西安市大面积种植。一位在钟鼓楼广场晨练的老人表示,能在冬天看见这么美丽的花儿,再冷也觉得心里乐滋滋的。严寒中的“另类”风景要算那些宠物商店了,骤然降低的气温让形形色色的宠物尽显“娇贵”。主人们忙不迭地为它们添换御寒衣装。于是乎,粉色的套头毛衣、米色的夹克、花格裤子、黑底蓝面的小靴子……系列宠物用品应有尽有,让宠物们可以充分领略到人性化的温情。——中新社西安2001年12月7日电(二)采写札记《西安今冬御寒新景多》是一篇优美的风貌通讯。“唐装小袄俏街头”“取暖方式花样多”“御寒图中有‘另类’”,三幅图展示了西安在寒冷冬日里的新鲜景象,很美很有时代感。(1)“伴随着摄氏零下五度的低温,各色鲜艳精致的唐装小袄在古城的街头竞相亮相:对襟式、斜襟式、改良式……玲珑的盘花纽、繁复的嵌缝、镶边,极具中国古典风韵,为冬口冷寂的城市,平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段,展示了一幅大的风景画,“画中人”流露着喜悦,反映了时代特征。(2)“从今冬开始,西安市统一由热力公司集中供暖,市政府颁‘禁煤令’,许多市民自觉拆除土暖气,享受集中供暖所带来的温馨、舒适和方便”证实了时代在发展,人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这种耐寒观赏花卉,能耐摄氏零下五度的严寒,花色多姿多彩,主要品种学名为羽衣甘蓝,计划将在西安市大面积种植”与“主人们忙不迭地为它们添换御寒衣装。于是乎,粉色的套头毛衣、米色的夹克、花格裤子、黑底蓝面的小靴子”表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很有时代特色。

判断题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一)外表形式不同1.标题不同一般而言,通讯采用一行题,即主标题,需要要时也可以加一副标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后,用以解释说明主标题,作成两行题。一行题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中国市场,人人都想分享的蛋糕两行题如: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醒来,铜陵——谨以此文参加“理思路、抓落实、奔小康”大讨论通讯很少使用引题,但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而消息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消息副题与通讯副题不同,它直接说明内容,不采用破折号附加的形式。2.开头形式不同消息最明显的标志是电头或本报讯。通讯则没有这种形式,即使用电,也是电尾式通讯稿件,以示所用为通讯社的电传稿。(二)时效性不同消息的时效性很强,常常是在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抢先报道(五八事件)。通讯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发稿较慢,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更深刻、更生动、更典型,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另外,通讯事实多、篇幅长,写作上需要比消息更长的时间。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充分展示过程或等事物的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三)详尽程度不同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有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一个事件发生后,消息往往是将事件的几个新闻要素报道出去:何事、何时、何人、何地、状况、原因等,使受众了解到最重要的概括性信息,而通讯往往是在消息之后,将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读者渴望知道的详细信息加以整合,然后完整加以报道。它满足了受众在知晓新闻事件大致结果后探求深层次原因和获知详细过程的兴趣,也有利于人们较完整、较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通讯往往比消息更形象更生动,篇幅比较长,短则四五百字,长则成千上万字,而消息最多不过千字左右。(四)主题与结构不同消息讲究速报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不可或缺。作者在采访中收集的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料组织在一起,由主题贯穿起来进行写作。每篇通讯必须由主题来统领,主题残缺、含混,往往造成通讯写作的失败。通讯所有材料的选用,都必须为主题服务。通讯一旦完成,其在主题统帅下的结构是完整的,严密的,不容任意拆散。(五)表现手法不同消息报道讲求客观报道,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即以局外人姿态出现,极少让我站出来;通讯出于详尽深入的需要,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都可以,在描写、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作者可以直接介入报道的事实中去展现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写作口吻比较灵活。从表现手法上说,消息主要用事实说话,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抒情。通讯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用情感、用观点说话,不仅要叙述主要事实,还要展示情节,再现场景,刻画人物,阐发理性,借助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常常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消息用语的主要特色是准确、简炼、直截了当,通讯的用语比较细腻、形象,感情色彩较浓。通讯借用了文学手法,呈现给读者的不仅是新鲜的事实,而且有生动的形象,通讯的文学性称之为形象性,比消息更生动、更富有感染力。但通讯不是文学作品。

判断题 《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判断题 电子邮件不能进行一对多的邮件传递,同一邮件一次只能发送给一人。

判断题 旅途通讯:旅途通讯是指以“记地”为主体,通过记者游览、参观、考察等方式,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编撰成篇的一种通讯。旅途通讯渊源于我国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但不古代的山水游记文学相比,其内容更加绚丽多姿,形式更加多样化。旅途通讯不仅包括了旅游通讯,而且包括了非旅游通讯,是兼具写人写事的通讯,是风貌通讯中的一种。今天的旅途通讯突出地体现了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和美学价值等五种价值。

判断题 人本主义与融合媒介发展媒介是用以满足人的需求的。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媒介的生产与消费也是如此。没有媒介生产,媒介消费就没有了对象和前提;反之,没有媒介消费,媒介生产就缺乏动力和目标。媒介生产与媒介消费是互为前提与手段的关系。媒介的一切生产活动其实都是围绕着受众的消费需求展开的,无论这一消费需求是传播者主观想象的,还是经过实际调査和科学验证的。1957年马斯洛就根据需求的不同层次,将人的需求分为了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严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传播学者舒尔茨根据人际传播标准,提出在信息沟通中人有三类需求:维持和谐关系需求、控制的需求和情感的需求。“在大众媒介中,受众的需求说到底是一种信息需求、精神需求,这一需求通常可以再细分为十大具体需求:求真、求善、求知、求新、求美、求和、求乐、求安、求慰、求富。”这就是说,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从来就不是被动的,他们主动地寻求信息,他们花钱订报、买杂志、打开电视、选台,他们有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他们是积极的选择者,是由他们最终决定通过何种传播渠道来获取满足。受众对于信息获取渠道的选择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传播学鼻祖”威尔伯•施拉姆为了揭示受众在传播渠道选择中的规律,根据经济学中的“最省力法则”提出了著名的传播学选择或然率公式: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也就是说,受众对于某种传播渠道获取需求满足预期的可能性越大,而费力程度越低,那么选择某种传播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性也就越高;相反预期的报偿很小,而费力程度很大,那么选择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此,某一传播渠道想提高自己被受众选择的概率时,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分子值,即增加受众可能得到的报偿;一是降低分母值,即减少受众需要付出的努力。虽然离施拉姆的公式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了半个世纪的时间,但选择或然率公式至今依然有较强的应用性,对于媒体的内容设置、广告的投放都有分析和指导价值。我们也可以根据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来分析融合媒体是如何围绕人的需求来发展的。一、让更多样的信息可以获取按照施拉姆的选择或然率公式,任何一种传播渠道要提高被受众选择的机会,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分子值,也就说尽可能提供大量的受众需要的信息,让预期的报偿保证提高。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他们面临的是自身特点所造成的局限性,拫纸无法突破版面的限制而无限制地向受众提供信息;广播电视无法突破频道和时段的限制,一个频道一天只能提供24小时的信息量,而一天中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率最高的“黄金时段”只有短短的几个小时。以广播电视为例,据受众抽样调査显示,中国电视的黄金时间是每天18:30〜22:00的三个半小时,广播的黄金时间在每天早晨6:00〜7:00的一个小时。因此,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要用有限的版面和有限的时间吸引最多的受众选择,途径显然不是尽可能去任意丰富产品内容,而是尽可能找到一种能够迎合最广大的受众需求的内容。于是都市报上必然提供的是大量的本地社会新闻,因为最广大的受众选择都市报就是为了能够了解本地的社会状况,而不是专业性的知识。在电视的黄金时段,往往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和影视剧作品,因为只有这些内容才最有可能将尽可能多的受众吸引到电视机面前。传统媒体的另一局限性在于,它天生不可能生产和丰富同自己媒介异质的产品内容,印刷媒介除了提供文字和图片供受众消费外,不可能同时提供音像、动漫等视听结合的媒介产品;广播电视虽然可听可看但又往往无法传播深度文字信息,音像信息传输转瞬即逝,内容往往缺乏深度。融合媒体是多种传统媒体的结合与延伸,新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隔阂,各种媒介渠道的功能得以相互交融,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融合媒体中.文字不但可以与图片相互搭配,甚至可以和视频、音频一同发布;而图片新闻也可以配音乐、配文字,传统媒体中不可能逾越的鸿沟在融合媒体中轻易被打破,进而受众满足的报偿也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媒介融合打破了传统媒体因为自身特点造成的局限性。以电视为例,电视与网络联姻之后,受众可以通过网络任意时间选择自己想看的节目,掌握了收看的主动权,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频道与时段的限制。更关键的是,传统媒体与网络新媒体融合之后,拥有了海量的存储空间,可以允许融合媒体将一切信息存储下来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这在根本上突破了传统媒体的空间局限.原本在传统媒介中无迹可寻的分众、小众内容产品,在融合媒体中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因此,融合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其实是将人的预期满足报偿不断提高的过程.受众的任何预期都可以通过融合媒体的渠道得以满足,这时候融合媒体渠道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受众首选,并且越来越多地挤占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二、让信息更容易获取和传播施拉姆公式中传播渠道被选择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信息获取的费力程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获取信息的费用,即为了获取那些本来不知道的部分的信息,人们得花费额外的成本。例如.要知道当下城市中PM2.5指数,我们要在城市安装相关的测试设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要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我们可能还要发射气象卫星:这些都意味着庞大的信息费用的存在。信息费用既然是一种成本,那么在经济人自私本性的驱使之下,人们就会有动力去降低信息的费用。在信息费用的降低上,从受众角度岀发和从传播者的角度出发意义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通过让信息更容易获取,也就是施拉姆所说的降低信息获取的费力程度,进而降低受众的信息费用,但同时这其中又有一定的区别。1.受众层面的信息费用降低对于受众而言,获取信息的成本来源于几方面。首先就是为获取信息所支付的费用,经济学中信息和普通商品一样,是稀缺的,因此它也有价格。既然有价格,也就可以给掌握它的人带来收人,所以它是一种资产。从这个角度来讲,受众从融合媒体获取信息的成本并不低,受众不仅需要为此购买相应设备,还需要为掌握相应的设备接受相关的教育和学习。这样的成本远高于受众在街角买一份报纸获取信息。而另一角度是受众从融合媒体获取信息所支付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容易获取和传播信息是“新媒体”的主要优势之一,在发布信息、引起对话和分享知识方面,“新媒体”都占有优势。超文本和搜索引擎是“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的两种特征,它们使信息的获取非常便利。两个因素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当下“信息鸿沟”或“知识鸿沟”不断加剧。新闻媒介总是系统地向某些人群传递信息,具有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又总是比其他人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媒介技术越发展,信息获取费用的差距也就越大,获得更多信息的群体和获得更少信息的群体之间的差异也会日益增长。这种数字鸿沟造成的差别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数字鸿沟造成的国内分化将演化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会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2.传播者层面的信息费用降低一方面,相对于传统媒体,融合媒体初期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例如设备购置、员工培训、系统采购等,但是随着融合媒体数量的增加,各方面的成本都在逐步降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章于炎(YuyanErnestZhang)在其博士论文中认为,运用“朴素理论”(SimpleTheory),其中包括机遇规模经济理论(TheoriesofScaleEconomics)和范围经济理论(TheoriesofScopeEconomics),高质量的新闻业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并增强媒介机构的竞争优势,®进而也可以使信息生产费用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如何让受众更容易选择自己的媒介,这里所谓的“容易”,在经济学的角度,就是传播者的信息生产费用较低或受众消费信息费用较低的意思。因此,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融合媒体时代,媒介的营销推广都必不可少。媒介直截了当地告诉受众,如何通过我们的渠道获取信息、获取哪些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受众的哪些需要。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与联盟形成了强大的媒介品牌影响力,在这种影响力的号召下,受众更容易消费有品牌保障的高质量信息产品。传统的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介集团在媒介融合之后正好通过旗下的不同媒介、不同平台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推广来不断放大原有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整个融合媒体的品牌形象。除此之外,融合媒体还通过“以本伤人”这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与对手竞争的方式来降低信息费用,拉低门槛,抢占市场份额,将市场中的其他竞争对手淘汰出局。但无论如何,媒介间的竞争始终是一场“内容为王”的博弈,尤其是在受众花费较高信息费用的时候,他们对于信息的预期及满意程度直接决定着融合媒体的发展与生存。三、让大众传播满足人际传播的需要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人际传播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情感的活动。当下,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功地将线下的人际传播搬上了网络,博客、微博、人人、豆瓣一类的网站在线上构建了庞大的虚拟社交网络。而融合新闻也将传统的新闻媒体搬到了线上,于是新闻成了网络社交媒体的重要内容,进而媒介融合中的社交功能已经开始成为融合新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媒体之所以能够如此迅猛地发展,而且成为当下媒介发展的一种趋势,不仅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大众媒介的需求预期,而且因为它也满足了人们对于人际沟通的需求。普尔将媒介融合称为一种功能同一化的趋势。当下融合媒体不但承担了大众传播的职责和功能,而且开始满足人们对人际传播的需要。以网易新闻为例,一条“陕西4房姐’被警方控制”的置顶新闻,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就积累了数百名网民的跟帖,更有数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参与互动,其网友互动讨论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这则新闻本身。这些当然不是大众媒介所能承担的新闻传播职能,而是融合媒体与人际传播社交网络进一步融合之后的新功能和新趋势。让大众传播满足人际传播的需要,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过程。1.从新闻发布到网民讨论与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仅仅是接受者与旁观者,他们还更多地积极主动加入传播的过程之中,有时他们主动提出自己对信息的需求和意见,有时则对传播的内容提出解读和看法,有时则将自己认为有价值或有趣的信息放到网上传播。融合媒体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欲求,来源于受众作为人的自主性和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融合媒体与人际传播、社交网络建立融合点的关键在于,给受众以参与新闻生产互动的空间和机会。从媒介守门人的角度来看,开放受众互动评论的机会和空间自然是有利有弊,精彩的评论可以激发受众更高的参与热情,也是对融合媒体最好的宣传和推广。但是,具有破坏性的、骚扰性的评论.同样也会对媒体、对其他受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为此,如何控制和引导受众互动和评论,成为融合媒体在满足受众自主性需求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议题。2.从网民讨论到新闻转发同参与评论相比,转发分享是融合媒体与社交媒体新的融合点,将融合媒体新闻发布平台直接与社交媒体平台建立链接也是当下媒介融合的简单做法。受众在微博、QQ空间、微信的文字、图片下面设置新闻链接,或者将自己看到的新闻转发、分享到微博、博客等社交媒体平台,并且辅以评论.甚至号召粉丝们对相关新闻话题集中讨论,这其实与小范围的阅读小组又有什么区别呢?他们同样都是一种社交活动,而新闻、小道消息从来就是群体社交活动中最永恒的话题。对于融合媒体来说,这样的分享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其原理就如同苹果公司任由购买iPhone的消费者疯狂抢购、大排长龙一样,当各大微博、论坛、网站都开始热议这种狂热的购买欲望时.这就成了最好的广告和营销手段.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购买欲求就都被调动起来了。新闻媒体也是如此,当全社会都在流传分享关于陕西“房姐”的相关新闻时,最淡定的受众也无法置身事外了,被激发起来的受众开始主动寻求相关的信息以满足需求。3.从网民发帖到新闻生产有网友于2013年3月在新浪微博发帖:“#网友晒幸福感:月人万元经理不如高校老师#目前流行一种新的工资计算方法:工资不等于月薪,也不等于年薪,工资等于时薪!武汉一位髙校老师月人4000元工作80小时,算下来,时薪50元左右。私企销售经理工资上万,工作320小时,时薪只有31元左右。在月薪和时薪之间,你选择哪一个?”接着就有媒体网友微博评论:“这种算法只能说明他不了解高校教师的工作量!”又有高校青年老师(“青椒”)跟帖:“我们都是8小时上班24小时工作。”很快就有了83人转发、34条评论。这引起了纸质媒体的注意,某报纸于3月3日做了2/3版《大学“青椒”压力调查》,引起社会反响。网民发帖引起传统媒介报道和评论的案例很多,比如一则《中国在南亚的战略:以孟加拉为基点耗死印度》帖子,被印度智库网站“南亚研究中心”转发和评论后,印度《经济时报》又以“中国战略家说分裂印度”为题对此进行报道,引起印度国内轰动和两国口水战。中国媒体也曾将网民发帖内容延伸做成新闻误报。2009年1月,“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曼德海峡迫使印度4基洛’级潜艇浮出海面”被中国媒体广泛报道,但事后证明这是一条网民杜撰的新闻。而印度海军官员却称:“这是中国海军对印度的一次心理战。”近年来南海问题成为焦点,中国网民的举动也屡屡被南海周边国家媒体关注。比如,由于越南两次三番挑衅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引起一些中国网民愤怒,于是有网民为泄愤竟然炮制出了所谓的“中国进攻越南计划”,引起越南的高度重视,数家媒体和电台纷纷报道。中国著名军事专家戴旭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说,中国对待南海和边疆问题上有官方的立场,也有民间的立场,互联网是民意的体现。了解对方民意并非坏事,但媒体不应被这些纷纷扰扰的“网络新闻”而左右,给双方民间情绪的怒火添油加醋。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0亿,稳居世界第一位。在网民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网民的意见表达也曰趋活跃和开放。美联社记者曾向中国同行坦言,怎么发现中国新闻,答案之一就是——上网!比如邓玉娇刚刚获释,美联社记者就已经同步发出了评论,称赞中国网民成为推动社会反腐的重要力量。4.从网民加工再到新闻生产在网络传播时代,受众的自主性并不止步于评论、转发和发声,他们也愿意在新闻信息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进而引发新一轮的新闻生产。2012年11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成功起降歼-15舰载机后,舰载机指挥员在起降过程中的手势动作引起中国网友的浓厚兴趣。航母起飞指挥员以半蹲为姿势,右手蜷缩伸出食指和中指,指向飞行甲板前端,代表“允许起飞”信号。起飞指挥员帅气、干净、有力的“起飞手势”成为最大亮点,于是乎“航母Style”在中国成千上万的网民中开始流行,大家以不同的方式模仿并热情追捧。于是由新闻引发的、网友互动创造出的新的新闻生产点诞生了。这样的例子在网络时代很多,官员的一个微笑、一支香烟、一块手表由于突然激活了受众的好奇心、窥探欲,进而在网上寻求更多的新闻信息,这种寻找经常是官员们一落千丈甚至成为阶下囚的重要诱因。其实,新闻引发网友的再加工、再创造进而形成新的新闻生产点并无必然的因果联系,网民的智慧大爆发开始常常是“无厘头”或是偶然随机的新闻事件,但网络受众自主性需求却是一种客观存在和真实呈现,融合媒介需要满足他们,也必须满足他们,因为受众的这种真实、客观的需求正是新闻生产的不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