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新闻评论的三大要素包括:

(1)论点

论点,是指作者对所论述的事物或者问题的主张、看法和所持的态度。它明确地表示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批判什么。

论点是经过提练和浓缩的观念、思想,是作者站在正确立场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对宏观实际做周密的调查和认真的分析研究之后,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它集中地反映着作者对着某个事物或某个问题的基本见解。

(2)论据

论据是指论点赖以形成的根据和用来证实、说明论点的证据。论据由作者从宏观事实中直接或间接提练出来,是论点提出的依据。

论据可以分为两类::事实性论据与理论性论据。前者是对宏观事物的真实描述或概括,包括现实生活中典型的人证、物证、以及典型事例、历史资料和统计数据等;理论性论据是用来源于实践,并且也已被实践证明和检验过的正确的理论作为根据、证据。包括科学理论;国家法律、法令,党

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讲话;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的权威性的言论;公认的道德规范,人人皆知的生活常识,以及反映宏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公理、定义、法则;古今中外各种著著作中带哲理性的格言、谚语、歇后语以及诗文中的佳句、炼语等。

(3)论证

论证,从形式逻辑角度,就是运用和组织论据去说明和证实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从写作角度讲,论证过程就是把材料和观点相统一,组成一个完整的说理体系的过程。

论证是评论写作的主要环节之一。其任务是使论据能够突出地说明论点,帮助读者理解论点的意义,相信论点的正确。严密的论证是使新闻评论具有战斗力和说服力的保证。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时评:新闻时评,又称时事评论,简称时评,它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新闻文体。时评是指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来的乃至隐藏的问题,发表作者自已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后者观点。它是传播者借助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刚刚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在第一时间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时评的特征包括:因时而评,新闻性强;缘事而发,寓理于事;内容贴近,体裁广泛;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判断题 为什么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作出了什么贡献。(1)出版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口号。①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言论出版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重要的自由”;“这自由则是一切伟大智慧的乳母”。出版自由不仅仅是报刊的专利,它决定着人们的信仰、思想自由,信息交流的自由,人身自由。出版自由从根本上挖掉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石。由此,从16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成为各阶级尤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焦点之一,出版自由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自己政权的核心口号和目标。②出版自由口号的伟大在于,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们为了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抗争。第一时期(16世纪到17世纪),封建王朝采取高压政策妄图扼杀出版自由。1450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版印刷机。当时正值文艺复兴运动遍及欧洲,这两者地结合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思想大地震。由于印刷机的出现,因而产生了“危险思想”的传播远远超过这种思想创始人的直接影响这一前景,于是问题尖锐了。技术的进步威胁到封建王朝,本能的恐惧使各国王朝先后颁布种种法令,严厉压制出版。这些禁令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于新兴技术即印刷术上。所以,这场斗争是新思想与旧思想之战,是封建禁锢与出版自由之战,也是王权与新技术之战。第一时期(17世纪到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有先有后,但在此时期,敌对双方的宣传需要以及市民对了解错综复杂局面的需要,使得报刊活跃一时,从而大大推动了报刊的发展。第三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为反对资产阶级政府控制、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在欧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都以小同形式宣布出版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的真正实现在欧美各国经历了漫长的道路。在17,18,19世纪,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有过封建王朝的复辟,有过资产阶级政权对封建阶级的妥协,有过独裁统治,欧美各国政府都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种手段来扼制出版自由。各国政府先后采取的方法主要有出版物的事先检查制;取代报刊事先检查制,各国政府先后制定煽动法、诽谤法扼制出版物;征收印花税、实行津贴制。③列宁在综览近代世界史时曾精辟指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伟大的口号。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进步性,即反映资产阶级对僧侣、国王、封建主和地主的斗争。”时至今口,出版自由(新闻自由)仍是一个伟大的口号,它是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各国公民的基本权利。④新闻自由和司法独立是现代化国家的两大基本标志。新闻自由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的自由流动。这是确保公民的知晓权,进而参与国家、地区公共事务的前提,也是国家政权、企业、家庭(个人)对外界变动及时做出决策的前提条件。(2)弥尔顿和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贡献101643年6月,英国国会恢复了出版特许制度,并成立出版检查委员会。1644年8月,弥尔顿未经当局审查便出版了关于离婚问题的小册子,受到议会的强烈谴责,并被传至国会出版委员会接受质问,他在国会作了长篇演讲,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11月,他出版了自己的演讲词,即《论出版自由》。在这本小册子中,弥尔顿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在实质上也等于第一次提出了新闻自由的口号。弥尔顿认为:”书籍不是死的东西,而是蕴含生命的,和作者一样活跃。如果政府进行严格的书报检查,就会扼杀人们的思想,书报的检查是一场大屠杀。”他坚决反对书报审查制度,主张人们有言论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权利。他的出版自由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认识理性的动物,能够区别真伪与善恶;真理和谬误进行交战时,最终胜利的将是真理;政府没有必要进行干涉,而且这种干涉不能达到消除谬误、认识真理的目的。②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是与弥尔顿一脉相承的,并且他在弥尔顿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新闻自由思想发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他不但完善了弥尔顿的新闻思想,还将其付诸实践,从理论和法律两方面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杰斐逊的新闻自由思想包括天赋新闻自由思想、“第四权力”观和新闻事业的教育功能。新闻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是天赋的不可转让和剥夺的权利,也是个人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认为新闻自由是保护民主和限权政府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自由和自由政府实际上是同荣辱、共存亡的关系。即认为新闻自由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权力之外的第四权力;他认为出版事业对人类文明至关重要,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有赖于出版事业的发展,新闻出版自由是文明传播的先决条件,没有新闻出版自由,人类文明势必被愚昧所湮没。杰斐逊对新闻自由思想的实践体现在,促使《权利法案》写入宪法。1791年12月,《权利法案》以十条修正案的形式写入宪法,其中第一条修正案就包括关于宪法对言论和出版自由的保护。宪法第一修正案是美国新闻自由的基石。杰斐逊促成了美国新闻自由思想法治化的第一步,从宪法修正案的高度使其新闻思想法治化。此外他还废除了《惩治煽动叛乱法》,维护了新闻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

判断题 无站点网络营销发布信息过于散,不利于企业整体网络营销品牌的建立,不利于客户详细了解企业产品等详细信息。

判断题 版面在报纸中有以下作用:(1)版面版面是各类稿件在媒体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媒体内容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媒体视觉形象的载体。作为用户第一接触的对象,媒介版面对于读者、对于媒介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媒介版面既是传递新闻信息的最佳载体,又是媒介赢得用户的利器。(2)版面的功能从理论上说,媒介版面应该具有三种功能:导读功能、导向功能、标志功能。①导读功能导读功能指媒介版面引导与方便用户阅读的功能。广义上的导读功能是对所有版面而言的,如版面的编排结构合理,标题、文字、图片、色彩、线条等运用恰当,引导与方便读者选择和阅读;狭义的导读功能专指报纸第一版或网站导读页开辟导读窗口,向用户展示整个报纸或网站的精彩内容,方便与引导用户浏览和阅读。②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指媒体版面以特殊的版面语言表现立场、态度和感情的功能。编辑通过版面编排传递给用户某些信号,希望用户按照编辑的意图去关注某些内容,接受某种观点。新闻传播的舆论引导功能从版面的角度而言,也是由此实现的。版面的表态是间接的、含蓄的。版面编辑将自己的态度和情感投入了对版面空间、编排手段和布局结构这类构成“版面语言”的要素的运用中,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与设计,来实现引导舆论的功能。③标志功能标志功能指版面能展示媒体的特色和个性,使其与同类媒体相区别的功能。媒体的定位不同,编辑方针不同,体现在媒体版面上,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版面形象。好的版面具有形象标志的功能,可以让用户不看媒体名称就能从众多媒体中一眼认出它,而且对之怀有感情。媒体版面的标志功能,是在媒体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并确定的,比如版面的结构特点、标题设计的规则、稿件多少与篇幅长短的规定、版面图片的规定、色彩运用的规则等,都不应是版面编辑随心所欲的产物,而是在媒体纸设计时直至长期的办报实践中形成的规范化的操作。

判断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判断题 大革命时期(1924——1927)1中共认为,报刊宣传是党的和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全服从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2报刊的任务。正确宣传和贯彻党的纲领和策略,宣传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斗争。3党报工作者的品格。忠于党的事业的党员主持。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P2231强调党报的重要。建立党报委员会,全面负责党对报刊的直接领导。2“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明确提出了报刊的阶级性。《红旗日报》3“左”倾错误在地下和根据地P224——230王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判断题 采访有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或技巧?新闻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1)采访的第一阶段,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步骤是:确立报道思想、获取新闻线索、进行采访准备、明晰对方心理、创造访问条件。①报道思想是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为实现这一目的的内容、范围、方法。报道思想是编辑部根据党在一个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而制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达到目的的方式和方法的大体框架。其中既体现包含了新闻从业人员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科学总结,又在正确揭示宏观事物的基础上,给采编人员指出了今后采写新闻报道如何克服盲目性、明确目的性指明了大致方向。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朋务于报道思想;报道思想要符合客观实际。②新闻线索是新近发生事实的简明信息和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它比较简略,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段和概况,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新闻线索的获取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对于报道思想的确立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新闻线索是决策的基础,获取较多的新闻线索能有助于选择方案的最优化。新闻线索的作用是,可以为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什么的大体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想知直至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包括:从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主要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中获取;从会议、简报中获取;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获取;通过记者的日常情况的积累获取;通过受众、亲友提供新闻线索。获取新闻线索应该注意四点:注义验证,不要顺藤摸瓜;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③采访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包括:理论的准备;政策的准备;情况的准备;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的好处是: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展开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临时准备包括:搜集新闻事实的有关材料,打有准备之仗;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理论依据;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检查有关物货的完备情况。④记者掌握采访对象的被访问心理,可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包括先期性心理和临访性心理。先期性心理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以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是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一般情况下,先期性心理是由采访对象对新闻记者的信任爱戴和对新闻工作的神秘感、好奇心组成。临访性心理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为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由采访对象对自己新闻位置认识和临访心境组成。新闻位置即采访对象是中心人物还是边缘人物,是局内人物还是局外人物,是新闻素材提供人物还是新闻素材佐证人物构成,新闻位置影响到采觚对象思维活劢的广度、情绪程度以及参与的积极程度。临访心理包括顺境和逆境等。仅表现形式上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为积极配合型、一般协作型、蓄意应付型。为了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要做到以下七点: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和访问对象自己约旪间,和访问对象一起工作生活片刻;设计得体的仪表形态;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调节较融洽癿访问气氛:简单表明身份;扫视一周;以该亊物为话题;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面部、体态、手势);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强调采访意义,约束神情语态,排除外来干扰,变换活动方式。(2)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的内容包括:创造访问条件、掌握提问技能、主持调查座谈、注重现场观察、协调听觉功能、强调当场笔录。①创造访问条件:在采访活动即将金入或已进入执行阶段时,除了一些必要的采访方法、技能、技术要掌握外,应特别注意创造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良好的辅助条件,这是采访活动有效率的重要保证。如商定适宜的访问时机,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②掌握提问技能。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③主持调查座谈。采访活动的基本形式除了个别访问外,通常还采用开调查座谈会的形式。④注重现场观察。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视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指记者用眼睛采访。⑤协调听觉功能。除了现场观察、查阅资料方式外,在个别访问、开座谈会、蹲点、参加会议等采访活动形式中,听觉的作用甚至大于视觉。⑥强调当场笔录。做好采访记录,是记者采访活动全过程中不可忽略和缺少的一环。采访中许多场合的现场笔录所创设的亲近感、亲切感、真实感、信任感等现场气氛,是任何“高科技”手段所无法替代的。(3)采访活动的几个阶段包括:深入采访,验证材料,整理笔记,积累剩余材料,提炼主题。①深入采访。新闻采访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这就要深入采访。深入采访的方法是:a.悉心抓特点具体方法有看准形势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选择角度抓特点。通过比较抓特点包括:纵断面的比较,也叫顺序比较法,即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事物同它过去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就是特点之所在;横断面的比较,也叫对照比较法,即把一事物与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量和质上的相异之处,也就是特点之所在。选择角度抓特点要注意,一要比,二要小,三要异。b.悉心抓本质记者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对间题要钻研透一点,深一点。c.要克服阻碍采访深入的思想障碍如盲目自满,重视数量忽视质量,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先入为主,重理论轻实践。②验证材料。记者必须把前阶段采访所得的有关材料,再放入实践中进行验证。验证材料要通过两个途径:投入记者智力进行验证;通过再采访直接进行验证。不仅要寻找新闻源和当事人,还要注意佐证,同时要克服侥幸心理和主观主义,代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③整理笔记。每次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记者不管多么疲劳,都应当尽力克服之,并毫不迟疑地立即整理采访笔记。这是因为,人皆会产生遗忘现象。整理笔记的步骤如下:通读所记的笔记,对采访过程进行回忆,将采访时心记的内容迅速添加到笔记中去,并纠正、修改原笔记中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通读整理以后的笔记,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边上标出记号;根据已经确定的新闻主题,将笔记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出写作提纲。④积累剩余材料。剩余材料积累的重要性表现在:可以使记者在写作时更好的理解过去,认识现在,预测将来;可以使新闻写作更加有新意、有深度;可以有利于记者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积累材料应当从点滴入手,第一要勤奋读书,勤做笔记,二要持之以恒。⑤提炼新闻主题。提炼主题,就是记者占有了大量材料和初步确定新闻主题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上升和飞跃,就是提炼主题,或称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根据以下两个因素,一是对全局的把握,二是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判断题 报纸的版面都划分为若干栏。横排报纸的栏是自上而下垂直划分的,每一栏的宽度相等。一张报纸的各个版按几栏划分是统一的、固定的。这种统一的、固定的、宽度相等的栏,称为基本栏。我国的四开报纸,一般采用五栏制,也有采用七栏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