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1948年9,10月间,中共中央在其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办由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10月2日,刘少奇作了著名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刘少奇在讲话中表达了党中央对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主要内容如下:①新闻事业在联系党和群众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②强调新闻工作者应该对党和人民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即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精神。③刘少奇提出了一个合格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以下四个主要条件:a.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要独立地做艰苦的工作;c.要有马克思列宁卡义的理论修养;d.要熟悉党的路线和政策。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判断题 简述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主要区别。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存在着以下四点区别:(1)标题的任务不同由于新闻与评论这两大类体裁肩负的任务不同,其标题承担的任务也有所不同。新闻标题以具体的新闻事实为根据,目的在于提示新闻中最主要和最值得注意的事实;评论标题以标明论题范围和传达作者的态度、见解为日的,即使以评沦中由头或论据的主要事实为内容做题,也是为引发议论服务。(2)拟题的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往往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方式,作者的态度和倾向蕴含于事实的概括与叙述之中,即使对新闻事实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旨在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在评论标题中,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意向往往直接表现出来,除叙述、描写等手法外,还经常采用提问、感叹、反洁、商榷等方式做题,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3)标题的结构不同新闻(特别是消息)的标题结构较为复杂,一般由主题和辅题组成,辅题又包括引题和副题,主题与辅题间的配合与补充,使新闻要素在标题中得以充分传达;评论标题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行主题,极个别情况下才有辅题(多为副题)出现,显得一目了然。(4)写作的要求不同作为事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前提下一般较为具体,句式上也较为完整;评论标题则相对显得抽象,虚题较多,句式上也较为灵活,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组、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两个字,显得简洁、精炼。

判断题 灯光型彩色片标准色温是5600k。

判断题 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1)专业标准。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如新闻价值。(2)法规。各国制定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这是由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所决定,也就是国情。(3)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全国形势、地方形势。(4)决策者。从最高的中央决定、主管部门的决定,媒体主持人的决定,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直接领导的决定。(5)市场。广告客户的要求和受众(用户)的需求。(6)媒体的定位。①媒体的性质。独立的或非独立的,商业性的或非商业性的。②媒体的诉求。商业利益、社会效益。③媒体的类别。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等。上述6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素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

判断题 大众传播研究中的“两级传播”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冲击:(1)“两极传播”理论提出时的研究背景①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的广泛应用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传播流”研究,“传播流”是指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构成这项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等。②“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历时半年,对俄亥俄州的伊里县600名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做了一项实证调查,7次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而改变了原来意向的人只有8%。即大众传播并没有直接左右选民投票意向的力量,它只是众多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这一结论显然与当时人们的认识和直观感觉大相径庭。为了弄清其原因,研究人员又对全部调查数据重新进行了分析。通过这次分析,他们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舆论领袖”和“两极传播”。(2)“两极传播”理论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影响伊里调查发现,在人们做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21%。研究人员将他们与一般受众做了比较,发现无论对报纸、杂志还是广播,意见领袖的接触频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据此,研究人员对传播过程做了这样一种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一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两极传播”理论为否定当时甚为流行的“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传播效果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

判断题 新媒体的概念: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介形态,利用数字技术、手机、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讲,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

判断题 《民报》与《新民丛报》大论战的内容、结果和意义是什么?五四时期新旧思潮激战和三大论战三、《新华日报》与《大公报》如何进行论战的:一、《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内容:这场论战的主要阵地是《民报》和《新民丛报》。围绕四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实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统治;2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3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4要不要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2、结果:这场论战从1906年持续到1907年冬,为时一年半,以《民报》大获全胜而告终。原因:1革命道路比改良道路更符合当时人民的愿望和要求2《民报》论战力量雄厚,《新民丛报》只有梁启超一人,势单力薄3《民报》以事实为依据,令人信服,《新民丛报》只是主观推测,难以说服读者意义:《民报》和《新民丛报》的大论战,以及继之而起的两派报刊在各地的思想论战,不仅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逐渐深入人心,还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许多原来支持改良的人改变了立场,加入同盟会,此外,也促进了革命派报刊的发展。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旧思潮激战与三次论战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引起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极度恐慌和仇恨。在1918年下半年至1919上半年,一场新旧思潮的大激战在报刊上展开。封建顽固势力的重要代表人物:林秀琴、林绍、辜鸿铭、刘师培。报刊有《国故》月刊(是刘师培等封建顽固派文人转为地址新文化运动而创办的,1919年北京创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为号召,反对白话文,提倡文言文,反对新思想,提倡旧思想。)《新申报》、《东方杂志》、《公言报》(段祺瑞反动报纸)等。他们对新文化运动大肆污蔑,对五四运动攻击,《每周评论》予以反击。李大钊《晨报》、《新青年》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回答责难者,也是对新文化的总结。改组后的《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反对胡适《每周评论》实用主义的“问题与主义”论战。反对为社会主义论战,1920——1921年资产阶级《时事新报》、《解放与改造》“社会改良主义”。F反对无政府主义论战:小资产阶级《民声》、鼓吹绝对自由,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三、《大公报》与《新华日报》的论战1、1945年10月,国民党表面上接受了中共的和平团结的政治方针。而实际上对解放区的进攻变本加厉。并无端挑起冲突。对此,《大公报》颠倒是非,把内战的责任强加给共产党。11月,重庆《大公报》发表《质中共》的社评,公开点名指责共产党,鼓吹“要政争不要兵争”。“希望共产党放弃军队”对于《大公报》的公开挑战,《新华日报》立刻应战,次日发表社论《与大公报论国事》,予以有力的反击。社论列举蒋介石勾结敌伪对人民军队大张鞑伐,破坏国共双方大量协议的事实,证明内战的责任完全在国民党方面。社论最后一针见血的揭穿了《大公报》“借大公之名,掩大私之实,借人民之名,掩权贵之实”的立场。2、1946年,蒋介石公然宣布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方针,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对东北的进攻,人民解放军发起自卫还击,解放长春。这时,《大公报》仍然站在国民党当局的立场上,发表了恶意攻击中共和人民军队的社论《可耻的长春之战》,分别刊登在该报的重庆版和上海版上,污蔑人民的自卫还击是“可耻”,并为国民党破坏停战协定发动内战进行辩护。对此,《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指导下,发表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针锋相对的严加驳斥。社论指出,国民党反动派公开破坏和平协议,攻占东北许多城市,《大公报》不说“可耻”,而当人民还手时,《大公报》就说“可耻”,其反对人民的立场昭然若揭。社论还指出,《大公报》的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已经堕落到搬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谣言来作为攻击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依据,“可耻到极点”。接着,《新华日报》批驳《大公报》的反共言论。许多进步报刊也纷纷发表文章,抨击和嘲讽《大公报》的所谓“民间立场”和“不偏态度”。

判断题 可以预先对突发性事件专题进行策划、组织,因此突发性事件专题常常能做好、做大。

判断题 倒金字塔式结构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这种结构方式,写好导语尤为重要,并且它的结尾一般都表现为自然而止。(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行文简洁明快、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缺点是难以有所变化、导语、正文、标题容易重复、文意跳跃性较大。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