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视频拍摄与制作技巧小知识

构图基础知识

构图的概念:

对摄像构图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摄像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即指镜头的布局与构成。指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筛选对象、组织对象、处理好对象的方位、运动方向,以及线条、色调等造型因素。镜头构图是电视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像构图的根本意义在于积极主动地调度观众的视线,引导观众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摄像构图要从观众的角度出发,组织好各种镜头的构成,以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

构图的特点:

1.固定画框

电视镜头有一个四方的画框,画框内的景物可见,而框外的景物是完全看不见的

2.一次性构图

电视镜头的构图必须在拍摄现场进行,而且是一次性完成

3.动态性构图

电视摄像记录一个运动过程

4.构图的蒙太奇因素

蒙太奇对摄像构图的要求体现在镜头镜头和镜头镜头的组合上,以及场面与场面,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组合上。

运动镜头与静止镜头基础知识

运动镜头: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镜头,称为运动镜头。主要可以分为: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

静止镜头:在一个镜头中摄像机机位,镜头光轴,镜头焦距等均保持不变所进行的拍摄,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镜头,称为静止镜头。

推镜头:摄像机向被摄主体方向推进,或者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远而近向被摄主体不断接近的拍摄方法

拉镜头: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至远与主体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摇镜头: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学镜头轴线的拍摄方法

移镜头: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法

跟镜头: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方法

升降镜头:摄像机借助升降装置等一边升降一边拍摄的方式叫升降拍摄,用这种方法拍摄到的画面叫升降镜头

综合运动镜头:综合运用以上方式进行拍摄

非线性编辑基础知识

非线性编辑概念:

非线性编辑是指剪切,复制和粘贴素材无须在存储介质上重新安排它们。而传统的录像带编辑、素材存放都是有次序的。你必须反复搜索,并在另一个录像带中重新安排它们,因此称为线性编辑。

非线性编辑系统概念:

非线性编辑的实现,要靠软件与硬件的支持,这就构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从硬件上看,可由计算机、视频卡或IEEE1394卡、声卡、高速硬盘、专用板卡(如特技加卡)以及外围设备构成。为了直接处理高档数字录像机来的信号,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还带有SDI标准的数字接口,以充分保证数字视频的输入、输出质量。从软件上看,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由非线性编辑软件以及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和音频处理软件等外围软件构成。随着计算机硬件性能的提高,视频编辑处理对专用器件的依赖越来越小,软件的作用则更加突出。目前关区视频制作主要用的会声会影就是非线性编辑软件之一。

视频拍摄易出现问题

视频拍摄中常用技巧

视频拍摄易出现问题:

1、画面不稳

2、构图不理想

3、运动镜头观感不佳

4、逆光拍摄

视频拍摄常用技巧:

1、如何使拍摄画面稳定

有条件的话尽量使用三脚架,如果在条件并不允许的情况下拍摄视频的时候,能够双手持机的一定要使用双手,除了右手正常持机之外,左手也要参与进来,扶住屏幕使机器稳定,如果胳膊肘能够再顶住身体提供三个支点,那么摄像机将会更加稳固。总的来讲,有这样几条原则:双手握住DV,机器重心应放在腕部,同时保持身体稳定,可找个依靠的物体(如墙壁、柱子、树木)来稳定重心,若需要移动拍摄也要保证是双手握住DV,将机器的重心放在腕部,两肘夹紧肋部,双腿跨立,稳住身体重心。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视频在很大程度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后期的观看。

2、如何保证构图平衡,拍摄出独特的技巧

在拍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景)、拍摄角度(俯角、平角、仰角)、拍摄方向(正面、侧面、背面)的变化来合理构图

3、如何拍出高质量的运动镜头

首先要谨慎使用变焦镜头。现在摄像机的变焦杆都是采用的分段式设计,随着你拨动幅度的不同,变焦速度也不同,从后期的观感来说,轻微拨动变焦杆让镜头缓慢变焦才是视频拍摄的最佳选择,切记视频拍摄中不要快速变焦,因为拍摄视频的时候是记录的连续影像,快速变焦在回放的时候观感不佳。其次在拍摄全景时由于摄像机镜头的限制,需要摇转镜头来达到扫视全场的效果,这时候要注意的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而且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另外所有的运动镜头在起始和结束时都应有所停顿。

4、尽量避免进行逆光拍摄

顺光能使拍摄物体更清晰,绝大部分情况下,应使拍摄物体处于充分的光线强度下。而逆光拍摄很容易使高光部分过曝,阴影部分又看不清楚,结果细节全部丢失,画面没有任何美感可言。如果实在无法避免逆光拍摄的时候应如何处理呢?一般的摄像机都有一个逆光拍摄的按钮,开启后就会在逆光情况下拍摄出质量尚可的画面,但是该种模式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前提的,不推荐使用。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判断题 融合新闻生产的“四无”走向在新媒体时代,不仅传统的大众传播的组织、运作、界线和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基于媒介融合的新闻生产也正在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和变化,传统主流媒体面临着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的双重危机和一系列新的挑战。有不少学者对这些新变化和新挑战及时做出了描述和归纳。蔡雯认为,当下融合新闻生产正在发生三大变化:“新闻信息源结构的改变与新闻传播主体的变化;新闻媒介组织结构的变化与工作流程的变化;新闻载体性能的改变与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张志安认为,“区别于传统新闻报道,融合报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全时性、开放性和互动性”。还有一些大同小异的观点,但都是从传统媒介与融合媒介两者比较的角度,科学地归纳和总结出了融合新闻生产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十分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合理组织融合新闻的生产和传播。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最显著的变化将是关于“什么是新闻”的观念的持续弱化,以及关于“什么是媒体”的观念的衰退。作为美国当下流行的社会化网络站点,Facebook是新闻媒体吗?答案无论“是’’或“否”,都很难令人满意。也许到了2020年,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类中央级主流媒介机构依然存在,但是它们的体量、形态和机制等都将重构,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就像乔治•特罗曾说过的:“美国还叫美国,但已不是从前的那个美国了,因此,任何试图将融合新闻生产的现状和趋势加以固定的做法都注定是要失败的。从媒介地理学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当我们说在新媒体的语境下,当下的融合新闻生产正呈现出“四无”态势,即无权威、无中心、无边界、无预知后果的发展动向时,这只是一种变化中的描述和大胆的预测。一、无权威:生产者的弱化“古登堡使我们都成为读者。广播和电视使我们都成为现场的观察者。复印机使我们都成为出版者。互联网使我们都成为记者、广播人、专栏作家、评论员和批评家……”当网络媒体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新闻生产与新闻评论的时候,权威就开始被拉下神坛。1.信息传播的门槛低网络媒介技术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参与平台,只要你掌握基本的网络常识,就可以在网上建立自己的“个人媒体”,诉说自己的情感,传播自己的观点,这在传统媒介格局中是极难实现的。在几乎不需要准入门槛的网络传播中.许多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找到了自己的发布平台、对话人、粉丝和受众,传播的专业性变得可有可无。从杜甫很忙到“江南style”,从甄嫘体到元芳体,热得发烫的媒介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网络上以自嘲方式集聚起来的“草根”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大众文化。2.传统媒介的影响力不断消退大众媒介“一呼百应”的“第四种力量”和神奇魅力已经渐行渐远,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通过传统媒介去获取信息,他们开始远离报纸的版面、电视的频道,而选择通过网络获取新闻和信息。他们沉醉在自己的传播世界中.对于那些知名评论员、批评家和记者的声音置若罔闻,更别说一般小人物;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急于表达出来,没有谁是意见领袖。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也是一个躁动不安的时代。胡泳在《众声喧哗》—书中指出:“由于较少受到社会习俗和制度化的政治权威的限制,互联网使得中国原本隐身的名义变得高度可见。如果说,在现实世界里,很多中国人属于沉默的大多数’的一部分,那么,在互联网上,他们获得了发言的机会,并且,采取着自己认为应该采取的行为。”3.受众批判意识的觉醒和张扬草根的力量是强大的,数量是庞大的。“市民新闻学生长在社会的最底层,具有草根的本质和特性,不是它存心要蔑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而是它压根儿就不知道同样报道一个新闻事实还有什么权威和非权威的区别?”®在这个无权威的传播时代,融合新闻生产空间里充满了质疑、批判和交锋,甚至还充满了无所谓和谩骂。譬如,2010年震动全国的钱云会事件,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事故引起了诸多质疑甚至谩骂,众多网友从不同角度质疑公安机关、新闻媒体发布的相关信息。在此期间,整个网络空间各种言论相互交锋.不仅有权威机关与网民之间的言论交锋,更有网民与网民之间的言论交锋,实践过程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意见的对峙。当事件终于真相大白的时候,依然有不少网民抱着“别管你说什么,反正我不相信”的无所谓态度。整个事件的过程,传统媒体的信息权威性完全失效,网络上也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舆论领袖,而传统媒介上的声音也被网民所屏蔽。他们乐于在自己的世界中,坚持以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去认识和阐述所见所闻。二、无中心:生产地点的改变网络和新媒体新闻产品的草根阶层不只是质疑和无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质疑和无视甚至可能要动摇舆论中心,并将其边缘化;也不只是要挑战传统媒介,也许是要颠覆传统媒介。因为,他们从来都是一介非专业性的被边缘化的草根或草民。在网络传播和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介逐渐失去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垄断性优势,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信息传播呈现出泛中心化或无中心化,传播形态由传统的自上而下、以一对多、受众被动接受的线状的“黑洞”模式,逐渐向无明确中心的、交互的、用户主动生产和接受内容的“多向交叉”的网状模式转化。在不断变化的媒体环境中,世界范围内的传统媒介正在重新界定自己的地位和角色,主动打破长久以来存在于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传统壁垒,吸引受众参与媒介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丹•吉尔默(DanGillmor)于2004年8月出版的著作《我们即媒体一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W>f/ieMedia:Grassroots]ournalismbythePeople,forthe认为:新闻传播已进入“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时代,只要运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并拥有信息源,人人都可以当记者,而且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传统媒体。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被设计成无政府、无中心亦为边缘的“共产主义公社”性质的东西。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无疑是对“媒介即信息”观点的新世纪的诠释,揭示了草根博主们将会给传统新闻业带来巨大影响,开启“我们即媒体”的大幕。HenryJenkins(2003)不仅看到了“受众利用新的传播技术积极参与信息内容的生产”,而且发现“一种参与文化正在逐渐兴起”。过去,主流新闻媒体主导新闻生产的质量、数量和去向,如今网络传播、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生产变得日趋多样化和复杂性,网络和新媒体成了新闻线索的提供者和具有民主功能的社会丑恶的监督者,成了一种实现权力监督的工具。罗德尼•金被警察殴打的图像和伊拉克美军虐囚照片等都是明证,市民和士兵手中的数字照相机和摄像机不只是有效地抢救了珍贵新闻,而且也成了美国政府和军队无法抵赖的证据。2010年2月23日,天涯论坛一篇帖子——《秒杀宇内究极华丽第一极品路人帅哥!》,让人眼睛一亮,被网民追捧,网友还智慧地调侃:“那忧郁的眼神,唏嘘的胡碴子,神乎其神的搭配,还有那杂乱的头发,都深深地迷住了我。”网络的热炒使得“犀利哥”成了2010年最为火爆的新闻人物之一,也成了广告商的追逐对象。同样的例子很多,经常有一些无名之辈因某个卖点一夜爆红,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内容因为网民的“智慧之火”而形成燎原之势,在网络中你不知道哪里是新闻传播的起点和最终归宿。这种改变也许值得庆祝,因为“过去媒体的产品生产是单边的,也就是说,它仅仅依赖于媒体这一边的力量。但无论这端的力量多么强大,所提供的产品也必然是有限的,至于个性化的产品就更无法保证。只有把用户一端的力量激发出来,双边共同生产,两者之间有效互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媒体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化”®。原本传统媒体是新闻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新闻产品的质量、数量、走向和对象甚至连传播效果都是可控的.受众是传统媒体主要作用对象,而且是单向度的线性的比较被动的作用对象.但现在的情形改变了,受众也成了新闻、信息生产者和发布者。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公民记者、草根记者、网民、微博达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新闻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通过他所发布的信息或新闻去影响他人和社会,也影响传统媒体,只要你的声音响亮。如果说传统主流媒介的传播方式是广泛覆盖+反复传播.那么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就是精准覆盖+互动+潜移默化。也就是说,传统主流媒介的新闻产品是单一化和粗放化的,采取的是广种薄收的经营模式;网络新媒体的新闻产品是多样化和精致化的,采用的是精准推送的整合营销。在传统媒介主导的时代,公众获取新闻的渠道和路径是相对稳定和清晰的.报纸、广播、电视作为新闻媒介,既是新闻的生产、发布中心.也是受众获取新闻、反馈信息的中心。如今不仅融合新闻生产和传递的“界面”变得越发复杂多样,而且市民新闻、草根新闻的生产和发布的手段也变得日益复杂化和生活化了。手机报、iPad平板电脑、电子纸、户外视频、汽车电视、IPTV,甚至不断从屏幕右下角弹出的信息窗,都可成为融合新闻发布或获取的渠道;随身携带的手机、iPad、手提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都是公众通过短信、微博、微信、博客等形式发布语音、文字、图片、图像信息或新闻的常用工具。在这个信息日益膨胀的年代,受众已经一跃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非常活跃的业余传播者了。三、无边界:模糊的传播范围“各位听众,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最后一天,明天全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所有人都将化为宇宙中的一缕青烟。我正看着地球在我眼前土崩瓦解。超级火山扬起的火山灰首先笼罩拉斯维加斯,然后是圣路易斯,然后是芝加哥,最后华盛顿特区的灯光将会熄灭!”这是《2012世界末日》电影中的场景。但现在影片中言之凿凿的灭顶之灾没有降临地球,人类也没有因此而化为一缕青烟。不过,传统媒体世界正发生土崩瓦解的巨变,毁灭的力量并非来自超级火山,而是“无边界”的传播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地域媒介了,大家都是全球媒介。原有的媒介边界已经坍塌,界碑上的字迹已经模糊,那些看起来彼此相距上万公里的媒体企业,会突然近在咫尺;那些似乎毫不相干的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媒体企业,会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突然向同一轨道靠拢,昨日的陌生人可能很快成为盟友、伙伴甚至敌人;那些本不知道广告为何物的人,可能因为微博上的百万粉丝而突然做起广告的生意和传播的买卖。在世界传播界,无边界的力量正无孔不人、攻城略地,传统媒介殚精竭虑建立起来的行业壁垒和专业规范,可能只是一道“马其诺防线”。无边界也意味着自由、宽松和无约束。原来地理学的触觉正在伸向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一方面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无边界,可以角色互换,可以由受众成为传播者,当然传播者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受众;另一方面媒介与媒介之间也无边界,新华社在网上办起了国家电视台,许多传统报业通过网络搞了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等多媒体,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媒介融合已经成为当下最新的游戏规则。融合新闻生产所做的其实就是让不同媒介的基因序列重组,让各种不同的生产要素优化配套,消除各媒介平台之间的界限,使得来自各种不同媒介的文字、语音、图片、音像信息在融合后的巨型数据库平台共建共享。四、无预知后果:失控的传播效果布热津斯基曾在1993年预言:在21世纪初,我们将面临媒介的全面失控。他认为:“电视是导致媒介失控的根源,对于世界的大多数人,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电视是接触社会和接受教育的重要工具。在这方面,它正迅速地替代历来由家庭、教会和学校所起的作用。”®“如今媒介失控初见端倪,但却不是布热津斯基所预言的电视媒介失控.而是以电脑为基础的网络媒介面临失控。”在以网络传播为基础的融合新闻生产的新时代,“重大新闻事件大多具有突发性,是很难预知的,因此极难捕捉”。就是说,“突发性事件是转瞬即逝、永不重来的,是不可能事先守候的,因此遭遇到、捕捉到.就是最大的运气”。此外,在传统新闻报道时期.判断一则新闻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能产生什么样的传播效果是容易做到的,但是到了网络传播和融合新闻生产时期,新闻生产者根本无法预知进人传播渠道的新闻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性质和产生怎样的效果。譬如,2012年8月26日,一则本是用来反映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亲临现场了解和处理延安重大交通事故的新闻图片上传到网上,可是仔细的网友看到的是车祸现场官员的“微笑”和手上的“名表”,引起了不满。于是这则新闻的主题就彻底变了,轰动一时的“表哥”最终因严重违纪被陕西省纪委撤职査办。但问题是:如果“表哥”没有“微笑”,我们还能知道多少真相?类似的无预知后果的事情发生在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杨锦麟身上。2012年11月16日上午10点33分,杨锦麟连发5条微博.自述在杭州萧山机场“打的被宰”的经过。微博消息传出后,杨锦麟博得了网民一面倒的同情和支持,主流舆论都强烈谴责“宰客”司机和杭州出租车管理秩序。可是就在当晚舆情突然发生变化,杨锦麟很快由“受害者”变成了众矢之的。起因是.他接到了杭州市张副市长的电话,“他对我今天的遭遇表示道歉,也希望借此机会认真整顿运管问题”。虽然杨锦麟表示.对副市长致电“真有点不知所措”,但众多网民立即倒戈.批判他利用“名人效应”,是典型的特权思想在作祟,有的甚至上升到人身攻击,骂其“狗仗人势”“不是东西”。这种无法预知的结局,是这位资深媒体人做梦也想不到的。有纯正动机和良好意向的传播行为会导致事与愿违、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媒介融合时代独有的传播特点。尽管网络传播中的新闻生产者、提供者甚至包括著名媒体人以为自己很清楚在做什么和会产生什么结果,但事件往往并不按照自己的意向向前发展,会突然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是因为面对同样的事件和场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性理解、判断和行动。从“犀利哥”到“名表门”,从“吸烟”到“打的”,网络上许多不起眼的细节都可能成为打开无法预知大门的钥匙。这种“既非意图且非意料”的后果,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让一些绝顶聪明的传播创意偏离了正道,让某个单独传播行为产生了连锁性的系列后果,让各种本来互不相关的传播行为复合构成了统一的“不合人意的后果”。在网络传播和融合新闻生产的时代里,肯定会有阴谋家生存的空间,但是如果说社会上所发生的“不合人意”的事情都是某些人精心设计的结果,那么不是高抬了这些阴谋家,就是对今日语境下的传播生态现状和意外后果规律的无知。

判断题 范长江及其新闻活动:范长江是抗战时期最活跃,最杰出的记者。1933年起开始向平津报纸投写新闻稿件,1934年底,首次用“长江”作为笔名在《北京晨报》撰稿。1935年,他以《大公报》特约记者的身份从成都出发,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撰写了大量旅行通讯,汇成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第一次真实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影响和行踪。西安事变后,他深入先采访周恩来,后又赴延安采访毛泽东,在国内第一次披露了西安事变真相,他发表的通讯收入通讯集《塞上行》,成为第一位从白区进入延安,向全国报道陕北革命根据地情况的中国记者。《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行》是范长江的代表作,内容充实,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抗战爆发后,范长江深入前线采写大量通讯,1938年发动创办“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后又参与创办国际新闻社。1939年,范长江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开始设立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在新闻记者方面所设立的最高奖项。

判断题 我国医院的发展趋势是二、三级医院向医疗中心转化,一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化()。

判断题 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式

判断题 极色:指黑、白两色,是指两种极端的颜色,它们只有明暗之差。

判断题 DV是数字摄像机的标志。

判断题 点测光要对被摄体多部位进行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