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如何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1)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①突发性事件是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

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

②预知事件是指意义重大且事前预知的事件。如党的重要会议的召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

主权、成功实施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发射卫星、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的审判等。

(2)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

无论是采写突发性事件还是预知事件,新闻事件发生地——现场材料在事件通讯中是不可缺少的,现场材料可以带给读者真情实感,它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因此,它要求记者有很强的现场意识,及时赶赴事件发生地,收集现场目击材料。收集现场素材有三种可能性:

a.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亲历事件,即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但是,采访实践中也发生过许多“眼见不为实”的现象,因为目击也可能出现误差。特别是亲历大型事件时,事件中小型的场面、过程众多,记者必须紧紧抓住关键时刻的关键场面,必须找好观察事件的角度,必须设计好同组记者的采访布局,搞好协作,才可能捕捉到精彩的、有说服力的材料。

b.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

因为事件的突然发生难以预知,对于大部分突发性事件,记者只能采集到事件发生后的现场。但是,此时的现场仍然是佐证事件的有力证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场感染力。

c.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

采集非预知事件的素材的重要渠道,是采访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请他们陈述新闻事件的经过,描述现场情景。在这里,记者得到的现场材料已经是第二手材料,真实性和生动性有可能衰减。但如果找到的是权威的见证人,记者仍然可以收集到比较鲜活的现场材料,以弥补不能亲历事件的遗憾。

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

一般而言,情节链条是显性事实,找到当事人比较容易弄清楚,而因果链条有时是隐性的,调查了解清楚要靠记者的深入采访和分析能力。

③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

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它各个不同的侧面。以突发性事件为例:灾难突发的事实、损害延续的事实、救灾的事实、灾后调查原因的过程、处理责任者的事实、灾后重建家园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但我们应当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例如,面对一场惨烈火灾,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还是“为什么?”——谁该对此时负责?

④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

大多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都具有故事情节且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新闻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门

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

有两种结构方式:

a.单线条过程结构法。

适用于比较简单明了的单线条事件,按照事件的主要发展线索,原原本本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写下来,使读者不费力地了解真相。

b.“多线条过程”结构。

一些复杂的事件,不是单线条展开,而是多头并进的。其线索复杂、时空重叠,这就适合用“多线条过程”结构法。它把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分解成两个以上的线索,这两个以上的线索同时进展,时间平行、空间交叉;有时分头进展,有时又交叉在一起,很类似电影的结构方法:按时间发展的脉络,变换空间故事。另外,事件通讯还可分为顺叙结构和倒叙结构。

⑥写好事件中的人物。

除了天灾,很多事件的行为主体是人。没有人就没有故事,也很难产生新闻价值。人是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事件的行为者、事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尤其通过事件表现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几乎都是通过事件中的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命运、人的故事来表现的。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在广播电视工作中技术是第一位的,是中心工作。

判断题 在采访时,做到基本事实真实和整体真实即可,细节无所谓。37

判断题 为了增强新闻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记者必须在新闻叙事中交代消息来源,交代消息来源就构成了客观性叙事的必要环节。(√)

判断题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判断题 互联网对议程设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媒体一统天下,享有信息的发布权和传播权,在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无选择的余地。而在网络传播中受众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网络中多元的传播方式,传播权的泛华,使得传播媒体中议程设置理论的基础被打破,互联网传播背景下的传播模式中议程设置理论在保有原来特点的基础上,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影响:1.联网作为新兴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它强大的实效性和丰富的内容以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便捷性,使它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从而为公众实行议程设置提供的基础。公民的“近用权”获得进一步实现。网民既是多元化传播者(草根记者)又是受众。公众可以利用微博等交流平台(公共领域)发表言论,自发形成真正代表网民意见的舆论。公众议程反推传统媒介的媒介议程影响,从而扩大该议题的影响力,形成震荡。因此,网络媒介传播者的多元化使得议程设置泛化,网民可以主动发布信息。同时,公众通过网友转发、评论而扩大影响力,自发形成公众议程更能代表网民的整体利益。因此,互联网中以公众为主体的议程设置,更能代表公众的真实意见和需求,从而扩大议题的影响力。2.议程设置的议题多元化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限制性因素,在网络这个充斥着无限信息的熔炉中,既有严肃的政治新闻又有轻松的娱乐话题;既有专家学术交流又有草根文化流行,传播主体的多样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传播议题的广泛性和多元化,争辩的话题不断拓展使得网友讨论的议题不断衍生变化,从而使网络议题更为丰富多彩。3.互联网媒介设置方式多渠道。由于网络报道不受时间、版面的限制,时效快,表现形式多样且互动性强,网络媒体可结合这些优势运用新闻各种题材及背景资料,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即通过议程设置专题来为受众设置议程。如今年八月的里约奥运会,多家网络媒体进行实时全方位的报道,直接为受众设置了议程。4.互联网兼具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功能。根据创新扩散理论,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说服力高,因此互联网传播比大众传播的说服力高。在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的条件下,受众由于孤立的恐惧而被迫改变态度,从而与群体态度保持一致。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5.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议程相互转化。网络时代的议程由传统媒体议程与网络媒体议程交织成网络。从而媒介舆论和公众舆论也比较容易产生共振,缩短形成社会舆论的时间。网络的热点议题会引起传统媒介的关注,从而进入传统媒介议程设置的视野范围。而网民出于对信息获取的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以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二次传播,从而弥补了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缺失,从而使信息传播更加流畅。6.网络议程设置的全球化趋向,导致本属于某个国家的议程得以在全球传播,形成全球网络中的公共议程,并可能对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霸权造成挑战。因此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网络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成为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总之,网络所具有的强大的传播能力使其在医生设置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在力量,尽管网络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议程设置的把关缺失和监管盲区,但其逐步提高的社会影响力却不容小觑。

判断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8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判断题 提要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20世纪末期,出现了新型的提要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提要题的内容从以往比较全面地概括新闻事实和观点发展到有侧重、有选择地对部分内容加以概括,甚至只对引出新闻事实的某些现象加以揭示,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正文。以提要题制造悬念是一种大胆的突破。有些新闻的提要题,非但不“提”正文之“要”,甚至有意不从正文中选择内容,而是用看似扯得较远的话来引出正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形式从过去单纯的平铺直叙发展到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如描写、抒情、设问等,在结构上讲求灵活多变,富有层次和节奏感。(3)提要题的版面位置从固定于标题和正文之间发展到灵活多样。总之,随着版面的不断创新,标题的版面形式,包括提要题的版面形式也在不断改变。

判断题 能让新闻语言形象生动的办法如下:(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①在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使用有表现力、有感染力的词句。②要经常注意引用采访对象那些机智的、富有特色的语言。(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新闻报道的句式不能太长。太长了,像论文,可读性差,版面也不好看。最好长短句搭配,这样容易产生节奏感,产生生动的效果。(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有一条报道美国政府外债严重的新闻,报道中所说的具体数字一般人记不住,但是它说把这些外债都变成100元一张的美元,堆起来的高度可以超过美国最高的110层大楼,这个形象化的比喻,给人留下了经久难忘的印象。(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仅仅在报道中讲一个出土的花瓶“美丽”,不能给读者留下什么印象。但是若能在报道中指出“这个花瓶有一个人那么高,颜色紫里透红,晶莹透亮”,这就把花瓶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了。(5)多用动词多用动词易给人以动感。连续使用动词可以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现场画面,产生较大的感染力。(6)交替使用修辞手法交替使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