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解放日报》于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革命报纸。1947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停刊。该报创刊初期曾以大量篇幅报道、评论苏德战争的爆发,对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的分析,但同时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解放日报》于1942年进行改版,内容改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突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该报还发表了许多阐述新闻工作的社论和文章,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为该报撰写、修改了大量社论、评论和消息,他的重要著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首先在该报发表的。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120单反相机由机身、镜头、后背组成。

判断题 根据媒介系统的进化过程,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可分为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阶段。(1)口语传播时代口语传播是人类传播的第一个阶段。口语最初只是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简单符号,通过人类的社会实践逐渐提高了抽象能力,发展成了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口语的产生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并促进了人类思维能力的发达。口语的局限性在于它仅能用于近距离的信息传递,同时具有转瞬即逝性,不便于保存和记录。(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文字是在原始图画、记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文字的发明具有重要意义: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信息;②文字打破了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间;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文字是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它的产生加速了人类开发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3)印刷传播时代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文字信息的复制技术,并有了批量生产意识。古登堡印刷术和印刷机的发明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现实。印刷技术的进步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书籍和报纸等印刷媒介的普及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引起了巨大变革。(4)电子传播时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录音、录像、训一算机、卫星等电子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为人类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①电子媒介实现了时空两个领域的突破,使远距离的实时传播成为现实;②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音声和影像信息系统;③计算机的诞生使人类的信息处理、记忆和传输能力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了巨大飞跃。电子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判断题 晴天时的光是散射光.

判断题 论述一下辅助光的类型,及作用?一、衬光,刻划轮廓二、三角光三、脚光,一般不使用四、头发光,增加空间感

判断题 摄像记者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挑等抢拍新闻素材:①精心选择最能反映本质内容的事物,选择人物最富有个性的动作、表情,选择最佳的光线效果和拍摄角度;②善于等,要等到最富有表现力的时机,要等待关键人物的活动,要等待某个精彩场景的出现;③凭借自己的技术功底和艺术直觉,抢拍下稍纵即逝的精彩场面;

判断题 AF镜头是自动对焦镜头。

判断题 消息主体消息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也是消息的展开部分。在一条消息中,导语虽然已经包含并突出了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但对整个新闻事实的全部内容还表现得很不充分,尤其是还没有用具体的材料来阐明和表述新闻主题。所以,在主体部分中,消息必须用充分具体而典型的事实,进一步表现新闻主题。消息主体是阐述新闻内容的主要部分,对主题思想的表现有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概括地说,新闻主体在一条新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对导语里提出的主要新闻事实、问题或观点,进一步提供具体材料,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来龙去脉或前因后果,深入表现新闻事实自身的意义或在某个范围中的意义,从而使读者对新闻事实有更清楚更全面的了解。二是对导语的内容加以补充。新闻导语一般只突出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在部分要素式的导语中,往往只突出新闻六要素中的某一两个。这样,新闻主体就必须补充导语中未涉及的部分,补充新闻六要素中的另一些要素。同时新闻主体还要适当地提供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背景材料,使得内容充实饱满,枝繁叶茂。案列:我校开展大型社会帮教活动4月21日,我校组织80多名师生深入沙洋监狱管理局,以“荷花之春·长江之声”为主题,开展大型社会帮教活动。帮教活动由校友总会组织策划,整个活动分为法制教育和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文艺演出等三个部分,校领导蒋发太、黄发恭、刘在洲、李家宝、张万明等出席帮教活动,党办、人事处、国资处、校友总会、校办、团委、艺术学院、医学院、政法学院、教科系等部门的负责人等参加了帮教活动。当天下午2点,由政法学院法律专家组成的法律咨询小组,来到沙洋监狱管理局荷花垸监狱四监区,召开法律教育大会,重点解读了《刑法》等服刑人员最为关注的法律,大会结束前,有10多名服刑人员现场咨询了有关刑满释放后,究竟能够从事什么职业、如何建立家庭等现实问题,专家组又讲解了《劳动法》、《婚姻法》等直接关系到服刑人员今后出路的法律,很多服刑人员消除了心中的疑惑。与此同时,由教育科学系心理专家组成的心理教育咨询小组,来到荷花垸监狱二监区,开展团体心理教育活动,讲解不良心理形成的原因、干预心理危机的有效方法。讲座结束后,专家们又“点对点”把脉问诊,为存在不良心理隐患的服刑人员解开一个个“心结”,不少前来咨询的服刑人员得到了“良方”。晚上,一台由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带来、名为“长江之声·荷花之春”的文艺演出在二监区上演,优美的歌声、婀娜的舞姿、轻快的节奏,将外面精彩的世界带到了监区、植入服刑人员心中,几名服刑人员眼里噙满泪水,登台与大学生一起高歌,表达他们的悔恨。演出开始前,我校向服刑人员代表赠送了1500册图书,鼓励全体服刑人员振奋精神抓紧改造,争取早日刑满释放、获得自由。记者感悟:这种与服刑人员零距离的帮教方式,将社会关怀带到了服刑人员心中,有利于服刑人员看到光明努力改造,有利于即将刑满释放的人员踏入社会后重新做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判断题 采写突发性事件通讯需注意以下问题:突发性事件是事件通讯报道的重要选题,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突发性事件因其不可预知和灾难色彩,报道难度比较大,记者在采写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记者的采写大多在事发之后,不易看到事件的发生过程,只能靠事后寻访当事人和目击者,从他们的回忆中了解情况,勾勒事件的过程,然后展现给读者。即使赶到“现场”,有时只能依据“现场”的遗留物报道,记者必须尽最大可能再现事件过程。(2)突发性事件多是灾难性的,常伴有生命和财产的惨重损失,报道是去挖掘真相,追踪原因,采访调查必然牵涉到某些人的责任、名声和利益。因此,记者的采访常常受到封锁:当事人三缄其口,现场被破坏,为采访者设置重重障碍等,拿到的材料就可能过于零碎,甚至是假相。这种情况是对记者的正义感、责任心、洞察力和调查基本功的严峻考验。(3)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往往要求有较强的时效性。在事件的复杂程度和采写时效的压力下,要十分警惕“失实”的陷阱。(4)在市场经济的压力下,有些记者片面追求“卖点”,在突发性灾难的报道中,渲染恐怖镜头,展示犯罪细节,易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这也是在采访写作中应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