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稿件中出现错误类型举例:

1.作者原来的手稿文字错误。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有一是作者对个别文字掌握不准,写作时写错;二是作者自造字;三是作者笔误,误将此字当彼字;四是作者书写较草或书写不规范,容易被误认,进而误排为他字;四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有的错误。录入时录错。

2.引文有误。书稿中引用其他人著作、讲话以及教材中内容等等,一定要完全准确无误,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因此校对时最好找到原文,进行认真核对。

3.名词、术语不统一。例如,图像,存在一本书中“图像”“图象”两种写法,一般应与教材用法统一;再如“做出”“作出”前后用法不统一等。

“看做”“当做”错为“看作”“当作”,“称作”错为“称做”。

4.标点符号用法不规范。例如,逗号、顿号不分,作者用笔一点,既不像逗号,又不像顿号,还像句号。因此,校对时要仔细按着文字内容一一分辨,加以更正。

5.漏行、漏段。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剪贴稿中原本就是错误的。另一种是录入时遗漏,只要我们在校对过程中仔细、认真地对照原稿,一般都能发现。

6.多行、多段。这类错误一般也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出现在剪贴稿中,如“汉语中的虚词大多数是单独使用的,也有成对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合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具有一定规律……”,此句话中红色部分应删去。这类错误有的较易发现,有的比较隐蔽,需仔细分析句意。

总结,错误有十大类型:1)文字错误,2)词语错误,3)语法错误,4)标点符号用法错误,5)数字使用错误,6)量和单位使用错误,7)版面格式错误,8)事实性错误,9)知识性错误,10)政治性错误。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光线可以曲线传播。

判断题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力:1、技术与市场发育2、资本市场准备3、党政重视支持4、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占领新媒体阵地。

判断题 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判断题 新媒体销售文案要引起受众的消费兴趣,需要给出一个能够促使人立即购买的理由。

判断题 怎样拍雨景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判断题 色温是表示光谱成分的概念,是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状态。

判断题 (西方新闻界)对报道客观性的理解的四层含义:(1)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2)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3)记者不应对事实发表评论。(4)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以一种可以对受众提供充分信息的方式,给双方一个答辩的机会。

判断题 史量才之死:1934年(1)史量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是爱国进步的民族资本家,报业家。1912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在政治上是保守的。史量才想建立英美式报业托拉斯,但是国民党当局使他的托拉斯构想失败。他的事业雄心仍在,还要搞改革。他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参加《申报》工作,共商革新大计。1931年9月1日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提出了奋斗目标,但是十多天后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2)骤变的形势使《申报》的纪念活动中断,却深刻教育了史量才。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情,使他认清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1931年上海各家日报在史的策划下,同时刊载《宋庆龄为邓演达被害宣言》,1932年发表时评《剿匪》,矛头直指蒋介石;淞沪会战期间,史带头发起上海地方维持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32年发表《六十周年革新计划宣言》,宣布几项革新措施,还强调需要“社会大众的伟力”来推进新闻事业。(3)史量才和《申报》的变化为社会所瞩目,而在国民党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申报》脱离它的控制。在软硬兼施均为能奏效的情况下,1934年,被特务杀害。(4)史量才被暗杀,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用极端手段维护其新闻统制、严防失控的一个案例,其意图是遏制乃至扑灭抗日救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