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

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大体上有如下几种,它们各自的特点是:在世界各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的不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也各不相同。根据其性质的不同,不同的广播电视机制分为三种不同的体制模式:商业广播电视、公营广播电视及国营广播电视体制。

(1)商业广播电视体制

①商业广播电视体制是按市场原则组建的广播电视体制。电台、电视台属于个人或股东,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费为主要收入,以盈利为经营目的。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私营广播电视的发展始终未曾间断,及至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商业经营的暗流日益强大,私营广播电视重新取得了新一波的发展势头。

②商业广播电视事业本身是一种企业实体,它一切活动(至少是绝大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商业广播电视的主要部门包括节目制作部门、广告部门和支持系统。节目制作部门负责制作新闻、文娱、服务等各类节目,相当于一般企业的生产部门;广告部门相当于广播电视台的销售部门,负责向广告客户出售广告时段,从而获得商业利润。广告收入是商业广播电视机构的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商业广播电视的其他收入还包括节目出售收入、客户挂牌节目、有线广播的收视费等。

③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色有: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甚至大量播出黄色、暴力节目: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节目社会影响的考虑;新闻节目力争迅速,消息来源多样,报道面开阔,由于立场、观点不受政府控制,有些新闻、评论有独到见解,有一定深度,但受利益和竞争的驱动,质量低劣,违背新闻道德的报道也不少见;对政府的方针政策持独立态度,在新闻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或赞成、或反对,甚至进行激烈的押击;极为重视收听收视率的调查等。

(2)公营广播电视体制

①公营广播电视也是西方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式,其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它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其领导机构或由各民间团体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任命,如德国公共广播电视联盟(ARD),或经国会审议后由政府首脑任命,如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放送协会(NHK)等。公营广播电视有国家垄断经营、委托社会公营及公营为主的公私合办的类型,承担为公众传播新闻、提供文化和娱乐节目的责任。

②公营广播电视的经费来源最主要的是收音机、电视机用户按规定交纳的执照费用;其次是少量的国家财政拨款;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广告收入。与商业广播电视不同,公营广播电视的广告收入仅占其经费的极小一部分比例。而且有些公营广播电视节目中不穿插任何的商业广告,如英国的BBC、日本的NHK等。

③公营台的隶属虽不直接划入国家的组织构成之中,但公营台因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事实已成为准官方的电视广播机构,国家的重要文告也经常通过公营台来向民众布达,因此比商业广播电视更带有一些官方色彩。公共广播电视强调既非国家控制亦非商业媒介,强调对公众负责。由于它不播和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而“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此外,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

(3)国营广播电视体制

①国家经营型,又称政府经营型,指广播电视是由国家经营的广播电视事业,其领导机构是国家政府部门。广播电视属全民所有,由政府规定其工作任务,任命领导人,经费全部或部分由国家拨款,或兼营广告以筹措经费。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体制最早在前苏联建立,以前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采用这种模式。中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也是采用这一模式建立的。

②国营广播电视与公营广播电视不同,国营广播电视直接由政府出资兴办,代表官方立场,负起传播新闻、引导舆论、服务受众的责任,其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同时也依靠一部分的广告收益。我国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都是依照这一模式建立的。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发展,受众需求的不断深化,政府的直接拨款越来越难以满足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需求。

③国家经营型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有:新闻节目、教育节目占有主要地位,强调新闻节目和教育节目的政治性、思想性,娱乐性节目强调节目的品位,以健康为前提,没有广告或广告比例较小,严肃庄重有余,生动活泼不够,信息来源单一,有些节目说教味浓,节目的知识性、娱乐性不足,节目更新慢等。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田业胜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题库推荐

相关试题

判断题 新媒体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哪些:1.技术与市场2.资本市场3.政府重视支持

判断题 新闻标题的类型有哪些?(1)新闻标题的种类①根据标题与稿件的关系a.单篇新闻的标题。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这些标题中,只有主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都不能脱离主题独立存在。b.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即“大标题”。c.介于新闻与标题之间的新品种: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②标题根据内容特点分为实题与虚题a.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b.虚题是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可以独立存在,而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2)新闻标题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①单一式结构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制作单一式结构的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a.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标题是实题,向读者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b.单一式结构的标题没有辅题作为引导或者补充、解释,因此标题的意义必须完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即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②复合式结构复合式结构的标题是由主题、引题和副题共同组成的,可以是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引题、主题、副题三者俱全的形式。制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引题与主题的关系第一,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第二,以直接叙述主要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简短化。要注意的是,这类引题与上述第一种类型不同,它通常交代“何人”与部分“何事”,因此是整个标题中不可删除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样的引题,主题的意思就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存在。第三,以提出疑间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提出间题的引题与主题形成一问一答,生动而有吸引力。发表议论的引题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也能引起读者对主题中新闻时事的关注。b.副题与主题的关系副题是在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与解释,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第一,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第二,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第三,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第四,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c.复合式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要注意虚题与实题的结合。第三,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第四,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判断题 通讯的定义:通讯与消息一样,是重要的新闻体裁。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段,具体、生动、形象反映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一中新闻报道形式,属记叙文体,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是报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新闻媒体最常用的文体。通讯由“通信”发展而来。在上世纪初,为弥补消息难以提供详情之不足,为满足读者知情的深层需要,作为消息补充开展开的“通信”兴盛起来。到了“五四”运动前后,演变成为现在的新闻体裁——通讯。我国的通讯写作,继承了古代纪实文学的实录精神和表现手法。但早期“通信”基本是详细的消息,文学色彩和政治色彩都不浓。从早期“通信”到现代通讯,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清朝末民国初,以名记者黄远生的北京通讯为标志。辛亥革命之初,黄远生居北京,上海的《申报》、《时报》等,都想从北京这个政治中心获取新闻,竞相邀请黄远生为撰稿人。《申报》从1912年起开辟《北京通讯》专栏,刊登黄远生的报道。黄远生的通讯,政治色彩很浓,夹叙夹议,生动活泼,风靡一时,在通讯体裁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已具备了现代通讯的基本风骨。第二阶段:从黄远生之后到上世纪70年代。这个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新闻通讯这一体裁得到迅速发展,写人、写事、写地方风貌,也工作中的新经验、新问题;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对话乃至独白,各种手法融于一体。这一时期的通讯,形式更加多样和完善,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最显著的特点是强烈的时代精神,浓郁的抒情、评论色彩。虽有“左”的阴影,但总体上看,这个时期是新闻通讯体裁的成熟期。著名的代表作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王石、房树民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穆青、冯健、周原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第三阶段: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新观念、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开拓、展望,也需要回顾和总结。社会的变革,带来了新闻事业的变革。新闻通讯的体裁从内容和形式都有了重大进展。就形式而言,系列报道发展很快;就内容来说,探讨新问题一类的报道显著增加。这一类报道往往触及到社会深层观念、意识。比如《人民日报》关于深圳特区的系列报道《效率》、《工资》、《物价·货币》等,《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系列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光明日报》的《关于土地问题的通讯》,新华社的《第二个高度》等等,具有浓厚的哲理色彩和思辨色彩,被称为深度报道,正是时代特征的反映。通讯与消息一样,许多新鲜的事件靠它来传播,许多重要的典型靠它来报道,许多精彩的场面靠它来描绘,许多迫切的问题靠它来探讨。通讯这种形式常常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具体深刻,生动感人,引发启迪。

判断题 媒介的进化与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媒介进化是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趋丰富的过程,是人体的信息功能日益向外扩展、体外化信息系统逐渐获得相对独立性的过程。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自然赋予的传播能力出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动力推动下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传播媒介,不断使社会信息系统走向发达和完善的过程。(2)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新的媒介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指出,每一个时代所使用的媒介工具都有它自身的性质,媒介的性质及它所开创的可能性,是一个社会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从而造成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②新的媒介会形成新的信息分配秩序。每一次传播媒介的进化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信息沟”或“知沟”,形成新的信息秩序,而信息秩序的变化将导致文化和社会秩序的深刻改变。比如网络媒介兴起后,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就比不掌握这一技术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原有信息富裕阶层和信息贫困阶层的划分就会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判断题 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判断题 全党办报:全党办报是指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行的号召党组织和党员参加党报工作的方针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44年由《解放日报》在社论中首次提出,后毛泽东系统阐述了全党办报思想。”全党办报”的内容包括:①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党组织要领导和指导党报的工作,要善于使用党报指导各地的工作;②党组织和党员要关心党报,要阅读党报,要为党报写文章;③党组织和党员负有推销党报,扩大党报发行量的责任;④每个单位都要办墙报,增加报纸的数量。全党办报的思想,在党的早期办报活动中就有所实践和表述。

判断题 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等三种。12

判断题 新闻主体的写作要求(1)要注意变换角度,不要重复导语。写好新闻主体,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与导语的关系。大多数的新闻都是把最重要的事实写入导语,主体是对导语中所涉及的事实加以深化具体化,如果把握不好,主体就有可能与导语产生重复现象。(2)内容要充实,防止空洞无物。新闻以事实说话,作为阐述主题的新闻主体部分,自然应该内容充实,材料具体。这样,表现主题才能有力。主体中选择的事实是否内容充实,直接关系到该篇新闻的说服力。总之,主体作为新闻的展开部分,一定要言之有物。案列:6月14日,经济学院经济3044班的汪志晴从老师胡进手中接过100元钱时,感动不已,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因为贫困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注。汪志晴家在湖北汉川,家庭比较贫困,她发过传单,在餐馆洗过盘子,这次成了该院“1+1”育才行动中被帮扶的一员。同时,得到这次行动资助的还有30名贫困学生。该院学生有2000多人,其中贫困学生有300多人,特困生近200人,占全院学生总数的10%。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该院想尽种种办法帮助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申请银行贷款,让他们尽可能地享受国家助学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同时,为了拉近师生的距离,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该院组织党员教职工对全院特困生进行结对子帮扶的“1+1”育才行动。4月初,该院把开展“1+1”育才行动的通知下发到各部门,这在全院师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老师们踊跃报名,争相填写申请表。经过审核,有31名老师被批准列为资助者名单。他们中有领导,有普通党员,有班主任,还有普通老师。殷善福,是班主任,爱人没有固定工作,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为了能申请成为一名资助者,他花了一番心思。他在申请中写道:“我深深理解作为贫困生的烦恼和痛苦,他们需要人关心和帮助。所以我想借这次机会来表达我最真实的心意,给贫困生一份诚挚的爱……”他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帮助贫困学生减轻生活负担与压力。”韦鸿,一名普通老师,在读博士,爱人也没有工作,但他积极申请,资助了一名贫困学生,他的想法很朴实,他说:“我不管怎么困难,总比不上那些贫困学生,他们比我更困难,更需要帮助。”他们不仅给学生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还经常与他们谈心,在精神上进行鼓励,放下心理包袱,努力学习。对于开展“1+1”育才行动,该院党总支书记马敬桂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那些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他们的现实困难,对他们个人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可以促进教师更真切地去了解学生,接近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