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电台刘姓记者的报道中,需要教育部下发的一份公开文件。他向教育部快递了申请材料,两天后接到教育部电话回复,表示同意公开。又过了三天,刘记者收到了教育部快递的文件。刘记者能够顺利获得文件,完成报道任务,得益于(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曲强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单选题 报刊使用作品的付酬方式是()。

A、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

B、印数稿酬

C、版税

D、一次性付酬

单选题 关于出版合同的签署,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签署

B、作者用所出版图书使用的笔名签署

C、联系不上作者时,由责任编辑代作者签署

D、出书之后,补签合同

单选题 责任编辑对书稿做了许多加工,花费了不少心血,可否同作者共享该书的著作权?()

A、可以。                        

B、不可以。

C、加工的篇幅超过三分之二的可以。 

D、经社长特批作为个案可以。

单选题 互联网出版与其他出版活动在()方面基本相同。

A、精神产品生产

B、产品载体

C、物质产品生产

D、产品流通

单选题 新闻图像的使用中哪类任务的面部不需要进行虚化处理?()

A、犯罪嫌疑人、罪犯及其家属

B、案件涉及的妇女、未成年人

C、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D、服刑的犯罪分子

单选题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写出哪一时间段()

A、1896-1931   

B、1931-1949   

C、1842-1896   

D、以上答案都不对

单选题 某报记者A想竞聘记者部主任,但他的“威望”不及同事B,为了竞聘成功,A捏造并在同事之间传播B有小三的“隐私”诋毁B。A的行为侵犯了B的?

A、选举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单选题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首个机关刊物《中国青年》(1923—1927)反对青年人复古读经、不问世事,号召他们

A、到民间去

B、到西部去

C、到边疆去

D、到部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