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在北京召开,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自1945年七大后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会。关于这次大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
B、大会的基本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C、大会上选举了毛泽东为党的主席,邓小平为党的总书记
D、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微信公众号答题
由超级管理员提供 分享 纠错 收藏

相关试题

多选题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我国相继实现了()。

A、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B、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

C、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

D、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多选题 我国的劳动合同可以分为

A、项目合同

B、任务合同

C、固定期合同

D、无固定期合同

E、至退休的长期合同

多选题 使用媒体广告招聘要考虑()。

A、尽量少的广告费用

B、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C、选择何种广告媒体

D、对企业的形象设计

E、如何设计广告内容

多选题 关于近代出版物,说法正确的有()。

A、我国早期的报纸主要是由教会、外商办的

B、《申报》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C、《万国公报》是外国传教士办的最有影响的刊物

D、严复翻译的名著中包括《鲁滨孙漂流记》

E、《四部备要》是中华书局出版的著名丛书之一

多选题 根据《简化字总表》,下列有关用字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了,简化作“了”,但“了望”的“了”仍作“了”

B、夥,简化作“伙”,但作“多”解的“夥”仍作“夥”

C、仆,简化作“仆”,但“公仆”的“仆”仍作“仆”

D、藉,简化作“借”,但“慰藉”、“狼藉”的“藉”仍作“藉”

E、徵,简化作“征”,但古代五音之一的“徵”仍作“徵”

多选题 电视新闻拍摄出镜记者的固定镜头时应注意

A、光线

B、背景

C、角度

D、景深

E、记者位置

多选题 除出版物商品供给者外,出版物市场的构成要素还包括()等。

A、一定数量的作者队伍

B、出版物商品

C、印刷复制设备供应者

D、出版物商品需求者

多选题 试述如何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

A、(1)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①突发性事件是指事先无法预知、突然发生的事件,例如政治冲突、民族骚乱、刑事犯罪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各种突然降临的自然灾害等。②预知事件是指意义重大且事前预知的事件。如党的重要会议的召开、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功实施长江三峡截流、成功发射卫星、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考古发现、重要的审判等。

B、(2)采访报道事件性新闻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迅速赶赴事件现场,收集目击材料。无论是采写突发性事件还是预知事件,新闻事件发生地——现场材料在事件通讯中是不可缺少的,现场材料可以带给读者真情实感,它的可信度、吸引力和感染力是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因此,它要求记者有很强的现场意识,及时赶赴事件发生地,收集现场目击材料。收集现场素材有三种可能性:a.亲历事件,捕捉现场素材。亲历事件,即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但是,采访实践中也发生过许多“眼见不为实”的现象,因为目击也可能出现误差。特别是亲历大型事件时,事件中小型的场面、过程众多,记者必须紧紧抓住关键时刻的关键场面,必须找好观察事件的角度,必须设计好同组记者的采访布局,搞好协作,才可能捕捉到精彩的、有说服力的材料。b.采访事发之后的现场。因为事件的突然发生难以预知,对于大部分突发性事件,记者只能采集到事件发生后的现场。但是,此时的现场仍然是佐证事件的有力证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现场感染力。c.请事件当事人陈述事件的经过和现场素材。采集非预知事件的素材的重要渠道,是采访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请他们陈述新闻事件的经过,描述现场情景。在这里,记者得到的现场材料已经是第二手材料,真实性和生动性有可能衰减。但如果找到的是权威的见证人,记者仍然可以收集到比较鲜活的现场材料,以弥补不能亲历事件的遗憾。②清晰展示事件的来龙去脉、主要情节和转折点。一般而言,情节链条是显性事实,找到当事人比较容易弄清楚,而因果链条有时是隐性的,调查了解清楚要靠记者的深入采访和分析能力。③从事件中提炼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主题。一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它各个不同的侧面。以突发性事件为例:灾难突发的事实、损害延续的事实、救灾的事实、灾后调查原因的过程、处理责任者的事实、灾后重建家园的事实,都有新闻价值,都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但我们应当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应当首选那些老百姓最关心的,有普遍意义的角度去认识新闻事实、确立报道的主题。例如,面对一场惨烈火灾,老百姓最想知道的还是“为什么?”——谁该对此时负责?④展示事件的关键场面,捕捉事件的戏剧性情节。大多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都具有故事情节且充满矛盾性和冲突性。事件性事实本身的张力是事件性新闻的独特优势。然而,要发挥这个优势,记者要学会捕捉关键场面,展示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充分展示事件本身中的戏剧性情节的说服力量门⑤选择恰当的结构方式。有两种结构方式:a.单线条过程结构法。适用于比较简单明了的单线条事件,按照事件的主要发展线索,原原本本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写下来,使读者不费力地了解真相。b.“多线条过程”结构。一些复杂的事件,不是单线条展开,而是多头并进的。其线索复杂、时空重叠,这就适合用“多线条过程”结构法。它把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分解成两个以上的线索,这两个以上的线索同时进展,时间平行、空间交叉;有时分头进展,有时又交叉在一起,很类似电影的结构方法:按时间发展的脉络,变换空间故事。另外,事件通讯还可分为顺叙结构和倒叙结构。⑥写好事件中的人物。除了天灾,很多事件的行为主体是人。没有人就没有故事,也很难产生新闻价值。人是事件中的主要角色,是事件的行为者、事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尤其通过事件表现出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几乎都是通过事件中的人的活动、人的思想感情、人的命运、人的故事来表现的。